译文
时人腐化没落难以评说,世俗毁誉高下相差太多。
高洁之士都被抛弃不用,贪浊之人得宠日益盛多。
凶禽恶鸟既已成群并进,黑鹤只能被迫敛翅退缩。
蓬艾受喜爱栽植床头,恶草马兰也随之繁茂婆娑。
他们抛弃白芷杜衡众香草,我叹世人不知芬芳为何。
大道曾经何等平直宽阔,如今杂草丛生危险坎坷。
古帝高阳无故受毁谤,尧舜至圣也遭人诬蔑。
让谁来评判他的真伪?虽有八位贤人也难定夺。
老天永远高高在上,大地深厚日久天长。
我身着白衣啊逍遥自在,偏与污浊黑色殊道异行。
西施姣美却遭排挤迫害,嫫母奇丑
《七谏·怨世》为代言体辞。王逸认为:“东方朔追悯屈原,故作此辞,以述其志,所以昭忠信、矫曲朝也”。《怨世》的写作背景与《七谏·沉江》大致相同,武帝修上林苑,东方朔曾上书反对,由于武帝把他当作俳优看待,他在政治上不受重用,于是以代言体形式描写作者自己的悲愤之情和复杂心理。
参考资料:完善
此辞写屈原被放逐以后对楚国黑暗世道的怨愤。作者罗列社会人事、花鸟禽兽、神仙传说等多种意象,细致描绘并沉重地抨击当时的局势。同时也刻画了作者的矛盾心理——既想藉此远走避世隐居,又怕名誉上受损;并且无法忍受君王为奸佞之徒所蒙蔽。辞以屈原的口吻来书写,表达出一种伤痛的情绪,生动展示了主人公立场坚定与矛盾的内心世界。
全辞可分三部分。
从开头至“虽有八师而不可为”是第一部分。这部分写世道的浑浊黑暗,并指出其原因载于贪浊之人当道,廉洁之人贝谗受压,其结果自然只能是不论是非,不变忠佞,风俗毁誉,高下参差了。故辞一开头就在“世道”二字上着眼,说“世沉淖而难论
此辞写屈原被放逐以后对楚国黑暗世道的怨愤。文中罗列社会人事、花鸟禽兽、神仙传说等多种意象,细致描绘并沉重地抨击当时的局势;同时也刻画出作者的矛盾心理——既想藉此远走避世隐居,又怕名誉上受损;并且无法忍受君王为奸佞之徒所蒙蔽。全文以屈原的口吻来书写,表达出一种伤痛的情绪,生动展示了主人公坚定的立场与矛盾的内心世界。
谊为长沙王太傅,既以谪去,意不自得;及度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屈原,楚贤臣也。被谗放逐,作《离骚》赋,其终篇曰:“已矣哉!国无人兮,莫我知也。”遂自投汨罗而死。谊追伤之,因自喻,其辞曰:
恭承嘉惠兮,俟罪长沙;侧闻屈原兮,自沉汨罗。造讬湘流兮,敬吊先生;遭世罔极兮,乃殒厥身。呜呼哀哉!逢时不祥。鸾凤伏竄兮,鸱枭翱翔。闒茸尊显兮,谗谀得志;贤圣逆曳兮,方正倒植。世谓随、夷为溷兮,谓跖、蹻为廉;莫邪为钝兮,铅刀为铦。吁嗟嚜嚜,生之无故兮;斡弃周鼎,宝康瓠兮。腾驾罢牛,骖蹇驴兮;骥垂两耳,服盐车兮。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;嗟苦先生,独离此咎兮。
讯曰:已矣!国其莫我知兮,独壹郁其谁语?凤漂漂其高逝兮,固自引而远去。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;偭蟂獭以隐处兮,夫岂从虾与蛭螾?所贵圣人之神德兮,远浊世而自藏;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,岂云异夫犬羊?般纷纷其离此尤兮,亦夫子之故也。瞝九州而相君兮,何必怀此都也?凤凰翔于千仞兮,览德辉而下之;见细德之险徵兮,遥曾击而去之。彼寻常之污渎兮,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?横江湖之鳣鱏兮,固将制于蝼蚁。